杭州网讯 4月12日晚11点11分,草庵村搬迁改造工程指挥部里,最后一户村民在《农居搬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上签下了字。文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钱江记得很清楚,签完的那一刻,刚来街道工作不久的80后小伙儿陈璐转头对他说了五个字:我觉得值了。
一句值了,是这位征迁“新兵”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顶住各方压力换来的,也是街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工作最满足的褒奖。
短短25天,草庵整村448户农居签约清零,没有落下一户居民。如此“灵清”的清零,这在下城区整个搬迁改造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村民的一道选择题,考出了整村签约的底气
为了使现有安置房分配更公正合理,城中村改造伊始,草庵就决定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因此签约环节也是整个村子“齐步走”。但其实,整村推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很大,像草庵这样整村一户不落的,用钱江的话说,在他从事搬迁工作的近15年里,还是“前无古人”的。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城中村改造中,老百姓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吃了亏”。在签约过程中,钱江就遇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有一次,一位村民认定自家的房屋在丈量的时候少算了一点面积,便上门指挥部,想要“讨个说法”。
“要么加钱,要么让我去量面积。”村民提出要求。
“如果你认为政策不公平,我愿意让你去丈量任何一个户人家,只要你能多量出一个平方,我自己掏腰包买十个平方补偿给你。”钱江说。
之所以能够这样掷地有声地回应村民的“选择题”,正是因为从入户丈量到面积核对,草庵每一步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明明白白的。
早在上门协商沟通时,宣传员就把入户得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并对此进行了问题归类,将农户分为女儿户、离婚户等十大户种,然后根据分类针对性地将矛盾化解。
能提前做的工作,绝不事后来补救
“公平公正是最核心的原则。”文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琴箫认为这是草庵工作取得成效的金钥匙。而要取得公平正义,草庵的思路就是把矛盾前置化解,能在桌面上解决的问题就不关起门来解决。
在草庵指挥部的一楼有四间屋子,屋子大门随时向村民敞开。在签约前,有对政策不解的、或者邻里之间需要协调矛盾的、存在家庭纠纷的,村民们都可以上这里坐下来沟通。每间屋子里摆放着一张圆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会准备好茶水点心,为矛盾提前解决提供一个舒心不拘束的场所。
能够顺利又“灵清”地完成签约100%,草庵指挥部里有本“宝典“起了不小“功劳”。本着”今日事今日议今日毕“的原则,指挥部每日例会集中会诊个性化问题,这样的会议,有区领导现场指导,也有区国土资源局、农居建管中心专家会诊,大大加快了解决方案的形成。
指挥部专门用一本4A纸大小的备忘录记录着草庵村自3月16日签约以来遇到的几百户居民的大大小小各种问题,并用表格的形式将同一类问题归纳在同一栏,以便为接下来同一性质问题提供经验和方法,慢慢地这本笔记本里共记录了27大类100多个问题,成了草庵村搬迁的“宝典”。每日例会制度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户签约,一开始,例会常常从下午开到后半夜,最晚的时候开到过凌晨4点半,随着问题一个个解决,会议时间也慢慢缩短了。
签完不等于拆完 矛盾前置要想百姓所想
一个脚印一步走。现在草庵已迈过签约这座“山头” ,下一个“山头”就是腾房。按钱江的说法,矛盾前置化解这个思路他们要一直贯彻下去。
对于腾房,一般人想的是怎么搬,怎么运,而草庵有5个微型消防站已经在悄然建设了。搬迁工作中,消防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防患于未然, 5个微型消防站每个站内配置20个灭火器,并计划每月进行一次消防演练,为接下来的腾房工作做足准备。
“马上要中考和高考了,家有考生的住户,我们要把时间延期到6月份,”钱江说,每家一个小孩,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机会,不能让搬家影响他们,而其他腾房工作将在5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