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产量10万只口罩!杭州钱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的“硬核”跨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3-12 19:13:21

如今,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口罩成了一种紧缺物资,许多人甚至一“罩”难求。各类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一线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杭州钱塘新区产业集团“硬核”跨界,从零开始到每天产量10万只口罩。

“与其干等,不如自己生产”

那是在大年初四,作为新区国企产业集团成员企业,生物医药公司负责人赵亮从外地赶回杭州投入到防疫战斗中。据悉,生物医药公司全体总动员投入到医药港小镇抗“疫”复工攻坚战中,指导40多家企业、1000多名员工复工复产。当防疫物资紧缺时,生物医药公司又抢占先机,积极筹备口罩生产工作。

image.png

该公司承担了新区防疫物资采购的重担,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坚持平进平出,不赚取企业一分差价。但物资采购之路并不顺利,部分订单中途跳票,部分订单半路被征用,尤其口罩迟迟到不了货。

“与其干等,还不如自己生产。”赵亮心急如焚,忐忑地把这种想法向集团公司请示,没想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口罩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遇到资金困难、人员短缺还是物资紧张等各种问题,产业集团与和达高科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最终,在新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生物医药公司于2月21日启动投产口罩生产线项目。

image.png

左一为赵亮

9天内实现从零到有

“你找王厂长啊?他在口罩生产车间!”“王厂长”是同事们对王鎏祥新身份的昵称,短短几天时间,王鎏祥从园区疫情管控工作人员,变身为生物医药公司口罩生产线负责人。

image.png

右二为王鎏祥

从2月21日决定建设口罩生产线以来,王鎏祥就把所有心思都扑在这个18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早上8点多进入车间,晚上10点多回家,在生产线铺设的那几天更是通宵达旦制作了物资购储销数据库。王鎏祥深知,口罩生产是整个园区的期盼,也是钱塘新区防疫物资的希望,不敢有一丝懈怠。

赵亮、王鎏祥和其他同事们并肩作战,克服了资质审批、厂房选址、设备采购、原料储备、生产线运转等环节中的重重困难。经过7天建厂、2天调试检测,公司于2月29日顺利取得口罩检验合格证,并正式开工投产。

image.png

工人正在生产口罩

虽没有涉足过口罩生产领域,但王鎏祥凭借8年的生产管理经验,把口罩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口罩生产,设备是关键,王鎏祥通过园区一家设备生产企业调配到20台点焊机、1台包装机。

疫情当前,劳动力紧缺,王鎏祥从人力市场招聘了50名劳务工人,经过培训后火速上岗,通过两条生产线,白、晚班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等举措,确保口罩生产走上正轨。

为最大力度保障物资,王鎏祥总是对设备程序及部分部件不断改装设计,目前,口罩日产量已达10万只,全力为新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持。

image.png

在生产工艺上不断探索创新

每包口罩上看似微不足道的标签纸,经历了升级换代。老款标签纸没有“耳朵”,对整理好的口罩耳线起不到固定作用,过塑封装时耳线容易跑偏被误切,造成产量损失。王鎏祥仔细观察,急中生智,给卡纸两边各安上一只“招风耳”,牢牢卡住口罩两边的耳线,从而防止封装时意外发生,大大降低生产失误率。

口罩生产线的“销售代表”

“口罩还有吗?我要下单!”“我想要10000个口罩,有货吗?”“我们企业规模小,100个口罩能发吗?”一阵阵不绝于耳的铃声、一通通急促忙碌的电话,就是顾仁杰现在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从2月29日成为口罩生产线的销售代表,顾仁杰成了最忙碌的销售“红人”,他的电话经常处于占线状态,往往刚充满电的手机,3小时左右就耗尽了电量。

早晨6点,顾仁杰的手机就已被订购信息塞满,有时候忙到晚上8点还在接打电话,半夜12点还在回复信息,一天下来平均要接打100通电话。作为一个销售新手,顾仁杰每天忙得应接不暇,不停在办公室和生产车间两头跑,电话统计、现场带看样本、信息登记安排……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也带来了成效。

截至3月11日,生物医药公司的口罩订单已超过150万只,销售订单已排到3月底。

看着订单与日俱增,顾仁杰却陷入另一种愁绪:生产线刚起步,产量赶不上销量。面对困难,顾仁杰积极开动脑筋,与客户沟通协调,争取分批次分时段发货,满足客户的需求。

顾仁杰暗自思量,100个口罩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对小企业却能解决刚性需求。顾仁杰绞尽脑汁,把大企业的供应量调配一部分留给小企业,先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向超 胡彩萍  编辑:王帆

每天产量10万只口罩!杭州钱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的“硬核”跨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3-12 19:13:21

如今,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口罩成了一种紧缺物资,许多人甚至一“罩”难求。各类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一线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杭州钱塘新区产业集团“硬核”跨界,从零开始到每天产量10万只口罩。

“与其干等,不如自己生产”

那是在大年初四,作为新区国企产业集团成员企业,生物医药公司负责人赵亮从外地赶回杭州投入到防疫战斗中。据悉,生物医药公司全体总动员投入到医药港小镇抗“疫”复工攻坚战中,指导40多家企业、1000多名员工复工复产。当防疫物资紧缺时,生物医药公司又抢占先机,积极筹备口罩生产工作。

image.png

该公司承担了新区防疫物资采购的重担,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坚持平进平出,不赚取企业一分差价。但物资采购之路并不顺利,部分订单中途跳票,部分订单半路被征用,尤其口罩迟迟到不了货。

“与其干等,还不如自己生产。”赵亮心急如焚,忐忑地把这种想法向集团公司请示,没想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口罩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遇到资金困难、人员短缺还是物资紧张等各种问题,产业集团与和达高科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最终,在新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生物医药公司于2月21日启动投产口罩生产线项目。

image.png

左一为赵亮

9天内实现从零到有

“你找王厂长啊?他在口罩生产车间!”“王厂长”是同事们对王鎏祥新身份的昵称,短短几天时间,王鎏祥从园区疫情管控工作人员,变身为生物医药公司口罩生产线负责人。

image.png

右二为王鎏祥

从2月21日决定建设口罩生产线以来,王鎏祥就把所有心思都扑在这个18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早上8点多进入车间,晚上10点多回家,在生产线铺设的那几天更是通宵达旦制作了物资购储销数据库。王鎏祥深知,口罩生产是整个园区的期盼,也是钱塘新区防疫物资的希望,不敢有一丝懈怠。

赵亮、王鎏祥和其他同事们并肩作战,克服了资质审批、厂房选址、设备采购、原料储备、生产线运转等环节中的重重困难。经过7天建厂、2天调试检测,公司于2月29日顺利取得口罩检验合格证,并正式开工投产。

image.png

工人正在生产口罩

虽没有涉足过口罩生产领域,但王鎏祥凭借8年的生产管理经验,把口罩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口罩生产,设备是关键,王鎏祥通过园区一家设备生产企业调配到20台点焊机、1台包装机。

疫情当前,劳动力紧缺,王鎏祥从人力市场招聘了50名劳务工人,经过培训后火速上岗,通过两条生产线,白、晚班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等举措,确保口罩生产走上正轨。

为最大力度保障物资,王鎏祥总是对设备程序及部分部件不断改装设计,目前,口罩日产量已达10万只,全力为新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持。

image.png

在生产工艺上不断探索创新

每包口罩上看似微不足道的标签纸,经历了升级换代。老款标签纸没有“耳朵”,对整理好的口罩耳线起不到固定作用,过塑封装时耳线容易跑偏被误切,造成产量损失。王鎏祥仔细观察,急中生智,给卡纸两边各安上一只“招风耳”,牢牢卡住口罩两边的耳线,从而防止封装时意外发生,大大降低生产失误率。

口罩生产线的“销售代表”

“口罩还有吗?我要下单!”“我想要10000个口罩,有货吗?”“我们企业规模小,100个口罩能发吗?”一阵阵不绝于耳的铃声、一通通急促忙碌的电话,就是顾仁杰现在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从2月29日成为口罩生产线的销售代表,顾仁杰成了最忙碌的销售“红人”,他的电话经常处于占线状态,往往刚充满电的手机,3小时左右就耗尽了电量。

早晨6点,顾仁杰的手机就已被订购信息塞满,有时候忙到晚上8点还在接打电话,半夜12点还在回复信息,一天下来平均要接打100通电话。作为一个销售新手,顾仁杰每天忙得应接不暇,不停在办公室和生产车间两头跑,电话统计、现场带看样本、信息登记安排……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也带来了成效。

截至3月11日,生物医药公司的口罩订单已超过150万只,销售订单已排到3月底。

看着订单与日俱增,顾仁杰却陷入另一种愁绪:生产线刚起步,产量赶不上销量。面对困难,顾仁杰积极开动脑筋,与客户沟通协调,争取分批次分时段发货,满足客户的需求。

顾仁杰暗自思量,100个口罩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对小企业却能解决刚性需求。顾仁杰绞尽脑汁,把大企业的供应量调配一部分留给小企业,先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向超 胡彩萍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