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和他的两个孩子
二十年荏苒,国际滨的长成少不了一位位奋斗在创新科技一线的高层次人才。新华三研发系统工程师王伟就是其中一位。从租用别人的办公楼到成为滨江的一张有力“金名片”,从什么都没有的毛坯房到环境优美的小区楼,王伟的生活轨迹似乎一直与新华三集团的成长史有着某种正相关的契合之处。
十几年前,王伟还是一个徒手来杭州闯荡的大学生,而现在,在新华三集团9000多位员工里,要是说起专利申请第一人,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王伟这个名字。
初到杭州白手起家 枕着香烟纸盒睡了一夜
和现在不少在杭州创业生活的人一样,王伟与杭州的初次见面是因为旅游。2003年,王伟从安徽理工大学机电控制专业毕业后来找同学,回忆初见杭州时的印象,王伟蹦出两个字——干净。
“杭州的绿化在十几年前就非常好,虽然是城市,但是感觉不到喧闹声,相反走在路上非常舒服。”王伟说。说是游玩,正值毕业季期间,作为应届毕业生的王伟其实也正在寻觅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那时候正好看到浙大中控在招聘,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被通知去参加笔试面试。面试通过后,王伟顺利进入浙大中控,做着开发工程师的工作,留在了杭州。
让王伟至今还忘不了的是来工作的前一个晚上。 “当时从老家坐了六个多小时的火车过来,到城战的时候已经晚上六、七点钟了,公司安排的宿舍在天目山路和紫荆花路交错处,还很远,我拖着大包小包行李已经很疲倦了,结果到了宿舍一看,竟然什么都没有。”
王伟口中的“什么都没有”是指连一张能睡觉的床都没有,除了钢筋水泥,房间里空无一物。晚上家具商场都已关门,王伟一时间不知道去哪里买床,看到楼下小卖部里有装香烟的纸盒子,就和老板要了过来,回宿舍后将纸盒铺开,在地上垫了一层就睡了。“南方的夏天天气湿热,睡下来都是蚊子,第二天醒来都是蚊子包。”
从毛坯房到城市小区 生活品质一年比一年好
在浙大中控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王伟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便跳槽去到了新华三研发部。
当时新华三的办公点是在滨江区六和路,也就是现在的华三大学。“04年那会的滨江真的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周边都是农民自己种菜的地,一眼望去看不见什么高楼大厦。”
王伟记得,到滨江后的第一间住房是杨家墩三楼的一间屋子,280块钱每个月。当时一听有人要来租房,房东开心得不得了,立马把她那原本要精装修给儿子当做婚房用的三楼房间租给了王伟。“你想啊,那时候的杨家墩就是乡下地方,生活配套什么都没有,就跟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一样的,从来没有人去那里租过房子。”
在杨家墩住了几年后,王伟通过同事得知浙大BBS论坛上有一个“鹊桥板块”,通过论坛聊天后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007年,王伟在股市上赚了点钱,于是就在德胜高架下的青年公寓买到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没过多久,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了离工作地方更近,王伟将第一套小房子卖掉搬到了滨江,换成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想提升英语能力 相信滨江会越来越好
去年,王伟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王伟和妻子在滨江玲珑府又入手了一套新房。
从十多年前的毛坯房到环境优美的小区楼,王伟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的投资把一家人的生活经营得越来越好。现在的王伟在新华三担任着Comware测试部平台系统工程师。作为新华三老员工当中的一员,十多年来,王伟为新华三申请了ADcampus解决方案、EVPN/vxlan解决方案等300多篇专利。
王伟总觉得自己的运气很好,选择了新华三,选择了滨江。他说,十多年过去了,老家小县城还是那个小县城,而滨江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同等的努力,在滨江更让人有获得感。”王伟说。
但正如世间所有的所得都不会是空手拈来,在“运气”的背后,王伟一直践行着“不埋头单干”、“关注时事”、“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的人生信条。高新区滨江瞬息万变的发展让王伟坚信明天的滨江会更好。
而随着滨江区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王伟也表示接下来还想学学英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不能给我们国际滨拉后腿呀。”王伟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