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街道“四个平台”综合指挥中心
天水街道网格示意图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信息
杭州网讯 人流如梭的武林广场地下坐落着天水街道“四个平台”综合指挥中心,中心里的高清大屏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中。其中,“智慧天水”系统页面显示,17:56,武林路304号美甲店发生“店主与前店主有转让纠纷,前店主强行来搬东西”的突发事件。于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将该情况作为指令,派发给事发地所属的戒坛寺巷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骆骏伟,由他进行现场协调处理。18:20,事件处理完毕,骆骏伟将结果反馈到指挥中心,整个过程用时约24分钟。
7月14日下午,下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现场会召开。作为全区试点单位,天水街道“四个平台”工作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显现的成果。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现场演示,但如此高效率的事件处置已然成为这个“杭州客厅”的常态。
让网格自转,力争“80%的问题在网格自行消化”
通过引导网格自转,天水的目标是力争80%以上的问题和矛盾在网格中发现并自行消化,剩余的20%以“四个平台”为支撑有效化解。据天水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巍介绍,“四个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辖区28个以全科网格为基础的蜂巢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网格不止是社工的网格,更是大家的网格。为此,天水吹响了网格力量的“集结号”,专门成立网格党建工作组,建立了由机关党员干部、基层站所、社区工作者、居委会成员、社区及辖区单位党员等组成的“一长八员”网格队伍,实现一格多员。
不久前,延安新村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潘建瀛、谢建梅在开展网格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家住体育场路299号的居民反映粮贸大厦广告牌照明存在严重的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休息和生活。了解情况后,潘建瀛本想将此事向社区反映,但一旁的谢建梅却有了新的想法:“你别忘了,粮贸大厦办公室周主任也是我们第三网格的网格员,直接跟她反映最方便!”于是,她就在网格微信群里@周主任,简单说明了情况。周主任立马有了回应。当天下午,周主任就请广告公司人员对广告牌灯光进行重新设计,并将改造方案征求网格员意见。当潘建瀛把这个消息告知居民时,大家都称赞道:“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能解决,真是太神通广大了!”“我们现在是大网格里的小社区,网格里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的同志都在,@一下就灵光了嘛!”潘建瀛回答起来底气十足。
让力量融合,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处置
“四个平台”如何支撑难点问题的化解?天水街道尝试在力量融合上做文章,以“四个平台”综合指挥中心为枢纽,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信息系统为衔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逐步形成街道统一的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综合协调、督办反馈、考核奖惩于一体的指挥运行体系。
目前,以后台指挥和处理为主的“智慧天水”系统,网格管理和服务为主的“网格通”APP应用,面向公众的“天水街道”微信服务号三个主要的智能平台已基本成型,经培训后,正在推广应用。现街道已将收集到的43111条人口信息、6080项房屋信息、2033家企业信息,作为基础数据统一录入到系统平台。今后,所有事件处置工作将会在系统平台上完成并留下痕迹,形成大数据,作为分析研判、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网格“一长八员”主要通过“网格通”APP进行事件流转,对网格无法自行消化的事件,则提交至综合指挥中心,由“四个平台”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进行处置,实现网格、平台、部门等各方力量的有效融合,从而消除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堵点,提高处置效率。
让数据跑路,实现群众办事“零窗零跑”
加快“四个平台”建设,服务是最终落脚点。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天水街道通过调研的形式,从31类139项管理服务事项中,梳理出15类33项与居民关系最紧密、日常需求较多且街道层面可以闭环的事项,作为“四个平台”一期建设的攻坚重点。在此基础上,精选出3大类9小项作为街道全流转的网上办证服务事项,并尽可能地简化、优化受理流程,形成标准化工作清单。同时,依托完善“天水街道”微信服务号,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居民只要关注服务号,就能在线轻松办理《浙江省老年优待证》、《生育登记服务卡》、《基本医疗保险就医凭证》等证件,甚至还能享受到送证上门的个性化服务,变垂直式管理为扁平化服务,真正实现了“零窗零跑”。
除了办证“零跑腿”,微信粉丝们还可以直接手机“爆料”,将在天水辖区看到的环境秩序、拆违治水、矛盾纠纷、违章停车、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文字或语音+图片的形式进行反映,“网格通”和“智慧天水”后台将即时显示,并进入处理流程。更为贴心的是,微信服务号上还设置了快捷服务功能,辖区居民可以一键直通相应的网格长,享受到更加专业、精准、快速的服务。以提升居民获得感为追求,该微信服务号还将陆续完善细化“居民议事”、“社区活动”、“社团组织”、“天水心愿”等版块功能,打造一个天水人喜爱的议事平台和社交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