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生物友好绿色联盟系列活动走进杭大新村

  发布时间:2025-07-01 15:23:29

近日,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生物友好”的主题交流会在被誉为“新西溪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杭大新村(西溪路56号)举行。省市环科院、杭图少儿分馆、市绿促会、西湖分局、北山街道和保俶塔实验学校等北山生物友好绿色联盟的约20位代表,与紫阳小学龚自珍文学社的师生们,跨越不同领域与年龄,在历史底蕴与生态理念的碰撞中,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杭大新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花园式建筑理念设计,其生物多样性盛景在《西溪路五十六号》(汤洵等著,2021年出版)一书中有精彩呈现。书中记载,根据2004年专业部门调查,杭大新村拥有40-5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包括香樟、枫杨、水杉、喜树等370余棵。小区内遍布蜡梅、香泡、广玉兰等众多观赏树木,以及枫杨、水杉、悬铃木等行道树。茂盛的林木引来了松鼠、乌春、白头翁等动物营巢繁殖。

2021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杭州市西溪路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区”。活动现场,吴熊和先生的学生沈松勤教授深情追忆了师祖与恩师,播放了夏承焘先生“吟诵”宋词的录音,让嘉宾们与大师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省环科院专家现场赏析了生态文学经典《塞耳彭自然史》。这部被誉为英国自然文学开山之作的作品,以作者吉尔伯特•怀特的家乡塞耳彭村为观察场域,通过对鸟类、动植物及自然现象的细腻记录,展现了18世纪英国乡村的生物多样性生动画卷。此外,专家老师还展示了利用AI技术、依据历史资料初步复原的西溪路56号教授楼生物多样性图景,并计划构建未来虚拟场景,为杭大新村有机更新提供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持。来自保俶塔实验学校和紫阳小学的师生们就“文化传承”与“生物友好”进行了互动交流。

来源:  作者:通讯员 孙铖 陈怡  编辑:韩中美

北山生物友好绿色联盟系列活动走进杭大新村

  发布时间:2025-07-01 15:23:29

近日,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生物友好”的主题交流会在被誉为“新西溪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杭大新村(西溪路56号)举行。省市环科院、杭图少儿分馆、市绿促会、西湖分局、北山街道和保俶塔实验学校等北山生物友好绿色联盟的约20位代表,与紫阳小学龚自珍文学社的师生们,跨越不同领域与年龄,在历史底蕴与生态理念的碰撞中,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杭大新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花园式建筑理念设计,其生物多样性盛景在《西溪路五十六号》(汤洵等著,2021年出版)一书中有精彩呈现。书中记载,根据2004年专业部门调查,杭大新村拥有40-5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包括香樟、枫杨、水杉、喜树等370余棵。小区内遍布蜡梅、香泡、广玉兰等众多观赏树木,以及枫杨、水杉、悬铃木等行道树。茂盛的林木引来了松鼠、乌春、白头翁等动物营巢繁殖。

2021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杭州市西溪路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区”。活动现场,吴熊和先生的学生沈松勤教授深情追忆了师祖与恩师,播放了夏承焘先生“吟诵”宋词的录音,让嘉宾们与大师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省环科院专家现场赏析了生态文学经典《塞耳彭自然史》。这部被誉为英国自然文学开山之作的作品,以作者吉尔伯特•怀特的家乡塞耳彭村为观察场域,通过对鸟类、动植物及自然现象的细腻记录,展现了18世纪英国乡村的生物多样性生动画卷。此外,专家老师还展示了利用AI技术、依据历史资料初步复原的西溪路56号教授楼生物多样性图景,并计划构建未来虚拟场景,为杭大新村有机更新提供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持。来自保俶塔实验学校和紫阳小学的师生们就“文化传承”与“生物友好”进行了互动交流。

来源:  作者:通讯员 孙铖 陈怡  编辑:韩中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