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普及西湖区优秀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家乡地名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近日,西湖区双浦镇联合吴家村为“吾家小秧苗”带来了一场“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吴家”的游学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双浦镇辖区的25组家庭参与。
活动第一站是吴家渡口,小秧苗们在渡口集合,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员讲述渡口的故事:在六七十年代,钱塘沙流传这样一句话,“钱塘十八渡,难过吴家渡。”吴家村的耕地大部分在长安沙上,被钱塘江北支江隔绝开,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漏,吴家渡就是这个沙漏的瓶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渡船是村民去对面沙上劳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吴家村从解放后到如今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五次变迁。从50年代全村仅有一条摇橹船,一次仅能载二三十人;到了60年代,小型摇橹船变大,不仅可以载人,还能载牛,船只数量也由1条慢慢增加到3条;70年代开始使用木制平板船,可以将小型的拖拉机等生产农具载到长安沙上去;80年代吴家村拥有了第一艘铁驳平板船,1988年10月,铁驳平板船建成开航;自2004年至今,吴家村使用的便是现在吴家渡口的运输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吴家渡口陪伴吴家村人走过了半个世纪春华秋实的历程。从渡船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历程,到农协沙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再到先辈们前往江干辛勤劳作的生动景象,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仿佛一幅历史画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兴高采烈地前往吴家渡口,登上了吴家轮渡。那一刻,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吴家渡船的独特魅力。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渡船上的每一处设施设备,从那古朴的栏杆到坚实的甲板,再到驾驶舱精巧的结构设计,无不令他们啧啧称奇。
紧接着,大家来到吴家粮仓,粮仓建于1969年,至今已有50年,2017年8月吴家粮仓被评为杭州市历史文物保护点。吴家粮仓是为数不多的杭州近郊传统型乡土式储粮方式实物例证。一个时代的特征储在仓里,流露于型的是能够感受得到它的沧桑岁月。小秧苗们伸出小手,轻轻触摸着杭州市历史文物保护点 —— 土坯粮仓那粗糙的黄泥土。“原来,老底子的房子就跟这个粮仓一样都是用黄泥土和砖块搭建而成,每次路过粮仓都很好奇这个是什么,今天近距离感受到粮仓,还知道了粮仓的历史。”秧苗吴健涛说道。最后,大家来到吴家村文化礼堂,开始了吉祥龙包的手工制作。拿到材料包后,大家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依照说明书的要求,小心翼翼地进行粘贴、缝线,一点一点地完成龙的身体。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龙包便呈现在眼前。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实地探寻了历史的足迹,深刻感受到新旧文化碰撞与融合所产生的奇妙火花,还进一步普及了地名知识,为西湖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激励他们成为保护老地名的小小传承人,让这些承载着丰富内涵的地名在岁月长河中永放光芒。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 骆雯雯 张桢 编辑:方熹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11-05 19:03:40
为广泛普及西湖区优秀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家乡地名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近日,西湖区双浦镇联合吴家村为“吾家小秧苗”带来了一场“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吴家”的游学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双浦镇辖区的25组家庭参与。
活动第一站是吴家渡口,小秧苗们在渡口集合,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员讲述渡口的故事:在六七十年代,钱塘沙流传这样一句话,“钱塘十八渡,难过吴家渡。”吴家村的耕地大部分在长安沙上,被钱塘江北支江隔绝开,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漏,吴家渡就是这个沙漏的瓶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渡船是村民去对面沙上劳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吴家村从解放后到如今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五次变迁。从50年代全村仅有一条摇橹船,一次仅能载二三十人;到了60年代,小型摇橹船变大,不仅可以载人,还能载牛,船只数量也由1条慢慢增加到3条;70年代开始使用木制平板船,可以将小型的拖拉机等生产农具载到长安沙上去;80年代吴家村拥有了第一艘铁驳平板船,1988年10月,铁驳平板船建成开航;自2004年至今,吴家村使用的便是现在吴家渡口的运输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吴家渡口陪伴吴家村人走过了半个世纪春华秋实的历程。从渡船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历程,到农协沙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再到先辈们前往江干辛勤劳作的生动景象,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仿佛一幅历史画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兴高采烈地前往吴家渡口,登上了吴家轮渡。那一刻,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吴家渡船的独特魅力。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渡船上的每一处设施设备,从那古朴的栏杆到坚实的甲板,再到驾驶舱精巧的结构设计,无不令他们啧啧称奇。
紧接着,大家来到吴家粮仓,粮仓建于1969年,至今已有50年,2017年8月吴家粮仓被评为杭州市历史文物保护点。吴家粮仓是为数不多的杭州近郊传统型乡土式储粮方式实物例证。一个时代的特征储在仓里,流露于型的是能够感受得到它的沧桑岁月。小秧苗们伸出小手,轻轻触摸着杭州市历史文物保护点 —— 土坯粮仓那粗糙的黄泥土。“原来,老底子的房子就跟这个粮仓一样都是用黄泥土和砖块搭建而成,每次路过粮仓都很好奇这个是什么,今天近距离感受到粮仓,还知道了粮仓的历史。”秧苗吴健涛说道。最后,大家来到吴家村文化礼堂,开始了吉祥龙包的手工制作。拿到材料包后,大家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依照说明书的要求,小心翼翼地进行粘贴、缝线,一点一点地完成龙的身体。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龙包便呈现在眼前。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实地探寻了历史的足迹,深刻感受到新旧文化碰撞与融合所产生的奇妙火花,还进一步普及了地名知识,为西湖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激励他们成为保护老地名的小小传承人,让这些承载着丰富内涵的地名在岁月长河中永放光芒。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 骆雯雯 张桢 编辑: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