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山社区邻里中心“迎客厅”,一位女士正在一体机上查询信息。
馒头山邻里中心“议事坊”,处理社区里各类问题的场所。
馒头山邻里中心“百通岗”,“全能型社工”吴寅敏正在为社区居民服务。
杭州网讯 今年,是吴寅敏在馒头山社区邻里中心工作的第三年,三年来,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她的工作内容从最初负责社区内退休人员管理,到如今社区大小业务的全包揽。工作内容扩充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这个办事“窗口”社区事务全覆盖 7×12小时为居民服务
2016年4月,为响应“最多跑一次”改革,方便群众办事,馒头山社区邻里中心创新设立“百通岗”,两名全能型社工在这里为居民提供政府部门的百通服务,吴寅敏就是其中的一名全能社工。在这里,居民只需提交一套齐全的申请材料,吴寅敏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各项转接手续,实现“前台受理、后台流转”。
百通岗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登记表上,上面清楚具体地登记着居民的来电问题。10月17日上午,吴寅敏接到了3个电话:来阿姨的婆婆住院了,想询问是否有慰问;杨叔叔过节慰问费没有收到,询问什么原因;黄阿姨儿子去世了,询问社区能否查到儿子之前的银行卡服务。
前两个电话,通过个人信息查询,吴寅敏即刻做出回应,直接受理;后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也给出了具体原因、详细解释。
虽然只是一通简单的电话咨询,放在以前,是个麻烦事。居民有问题咨询,但问题属于哪个部门负责?电话是多少?办事人员不在怎么办?能不能当场解决……,这些都是困扰百姓办事的方方面面。有了百通岗,以前居民办事找不到人、多跑腿的窘境可以全部得到解决。每天早8点到晚8点,双休日照常服务,居民来办事,最多跑一次。
不能立即办理的事项怎么办?“会转交后台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后台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居民。”吴寅敏说,如果碰到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百通岗会进行服务转接和交给街道处理。半年以来,已经接受、处理居民的咨询、查询、办理事项600余件。
作为“3+X”社区治理模式其中的一个方面,百通岗培养“全科”社工,优化了社区工作者力量的配置。“在保证公共服务受理的同时,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有时间,有精力开展居民走访,收集民情民意,提供更贴心的社区服务。”馒头山社区主任陈骏说。
囊括一生的办事指南 首批试点社区服务一体机
走进邻里中心,这个以家庭客厅设计布置的“迎客厅”除了居民迎客、会客外,还是社区居民了解社区事务,享受社会专业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的窗口。
迎客厅旁,有一台“办事指南”,这里囊括了你一生可能需要办理的事项。手指轻轻滑动,目录上索引清晰。将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以及居民比较关心的公共自行车和周边公交车等服务指南。
方便的是,一体机旁还有一台打印机,居民查看过程中需要哪页信息,直接在右侧点击打印便可以打印出来,这个社区服务一体机作为南星街道首批试点资助查询服务。
除了“百通岗”“迎客厅”,作为“3+X”中“3”的其中一块,“议事坊”则是共建单位、党员小组长、民情观察员、民间意见领袖等多方协商处理社区里各类问题的场所。邵桂凤、潘爱平、汤荣芳正在这里讨论“代办服务”的事宜,三位阿姨自退休后,便担任社区楼道长,除了管理楼道事务,她们现在还提供“代办”服务,以老年机的办理为例,有需要的老人只需要打声招呼,她们便上门拿上身份证、户口本来到百通岗,待办好后工作人员会在她们的“楼道长自管群”内通知,随后送到老人手中,让不方便的居民“一次都不用跑”。
从11到2 窗口办事流程更精简
一“厅”迎客、一“岗”受理、一“坊”议事,辅以促进居民民生保障的多项服务,馒头山邻里中心“3+X”社区治理模式,让居民享受到真真切切的“最多跑一次”福利。如今,馒头山社区邻里中心已成为居民口中的“居民之家”。
作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验点,南星街道邻里中心“3+X”社区服务模式已经在上城区54个社区推广。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南星街道在“3+X”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再推出便民服务群众新举措——将现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11个窗口合并为2个综合窗口,分别为综合进件窗口和即办即结类事项窗口,目前已开始试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