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朝阳群众”为保首都北京的平安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杭州下城区有那么一群人,被称为“石桥大伯”,最近也是挺知名的。
“石桥大伯”最初只是石桥街道的一支草根队伍。地域面积占了下城的近三分之一、流动人口是常驻人口的三倍还多的特殊街情导致石桥街道一直是下城区治安案件的高发区。为此,街道在原有7800名志愿者的基础上精挑细选,组建了“石桥大伯”志愿者队伍,职责就是看门护院、邻里守望、通风报信。没想到,队伍成立不久就赶上G20大练兵。
“门门清”组成的“移动数据库”
在城北做生意的吴师傅最近买下了月桂苑的一栋房子,搬家时邻居李大伯的热情让他倍感亲切,“虽然初来乍到,但好像有了向导一样,心里觉得很踏实。”而对于李大伯来说,在拉近与新邻居关系的同时,新邻居家里的情况也像一本账一样装在了心里。
李大伯只是五十位“石桥大伯”中的一个剪影。“职责任务熟悉、巡控区域熟悉、巡控时间熟悉、情况上报方式熟悉”是他们必备的基本功。而最让他们自豪的就是“熟悉”这两个字:他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移动的数据库,社区每个角落、单元每户人家的情况都烂熟于胸。有一次,派出所拿来一张画像请社区协查,李大伯一眼就认出来了。” 在石桥街道,每一个“石桥大伯”都是宝。现在技防手段不断提升,到处都是监控,“认人”成了重中之重,而石桥大伯的“火眼金睛”是不可替代性的。
“亲情牌”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利器
备战峰会期间,需要街道做的工作很多,而且大多都是拆除违章搭建、清理楼道堆积物、消除消防隐患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石桥大伯就成了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调和剂。祥和人家有户家庭在阳台外搭了个花架,存在安全隐患,在前期的劝导拆除中社工几次吃了闭门羹,于是社区党委研究决定打情亲牌,由“石桥大伯”出面。看在邻居的面上,“石桥大伯”顺利进了门,最后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该户家庭主动拆除了花架。
“石桥大伯”是化解矛盾的高手,更是预防矛盾的尖兵。虽然是草根志愿者队伍,但街道对他们的要求并不低:发现违法犯罪活动或线索及时报告、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可以说,“石桥大伯”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和谐而努力着。
G20峰会给“石桥大伯”带来了大舞台
为了在峰会期间发挥更大作用,石桥街道为“石桥大伯”配备了统一的服装、帽子和袖标,还制作了上岗证。“我们也是正规军了。”一位“石桥大伯”开玩笑的说,“以后只能做得更好了”。说到做到,“石桥大伯”们自发进行了分工,每个社区的出入口都有2名“大伯”守侯,每个苑区都成立了2-3支路面巡防小队。
每个社区都实现了“六有标准”(街巷楼群有人巡、矛盾纠纷有人解、重要部位有人看、特殊人群有人控、突出问题有人管、敏感事件有人报)。“石桥大伯”用无数双眼形成社区的第三只眼,开展消防隐患、治安盲点、群租房情况、违章搭建等信息的综合排摸,在夜晚、休息日等社工无法顾及的时间段开展平安巡防、文明劝导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