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上塘河一直是大运河进入杭州城的主要漕运通道。桥洞北侧的古纤道,历经了1000多年的历史沉浮和洗礼,仍保存完整。今年,拱墅区将对包括古纤道遗址在内的14处历史文化遗址,重新立碑予以保护。
拱墅区第二批历史文化遗址完成整理
上塘河在元末张士诚开凿塘栖至江涨桥段新运河前,一直是大运河进入杭州城的主要漕运通道。北侧的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长二十多米,由大小不等的多块青石板组成,洞壁上还留有纤绳长期摩擦所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纤痕,是上塘河千年漕运的历史见证,也是拱墅区内仅存的纤道类水工遗址。
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的拱墅,千百年来,留下了众多的闸、塘、坝、码头等历史文化遗存。今年拱墅区将完成14处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工作,距今1000多年前的上塘河衣锦桥下古纤道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湖墅地区的“三塘五坝”将重新立碑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运河在境内蜿蜒12公里,古纤道遗址现在还能踏古访今,但很多运河边的历史文化遗址随岁月变迁,已难觅芳踪。在这次完成整理的14处历史文化遗址名录里面的“德胜坝遗址”,为杭州市著名的三塘五坝之一。
拱墅区文化馆的老馆长石永民介绍说,三塘为上塘河、下塘河和子塘河(即今古新河),五坝分别为德胜坝、石灰坝、猪圈坝、新河坝、会安坝。其中,除会安坝外,其余四坝都在拱墅,为南北行旅、货运必经之地。
自元代至二十世纪七十年,德胜坝一直是京杭运河的南终点。作为大运河南端重要的水工遗址,德胜坝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其变迁走向可见千年运河河道从终端筑坝到不断延伸,直至通江达海的历史足迹。但在1958年,德胜坝被拆除,河道向南进行了拓宽延伸。
“我们将重新对湖墅地区的三塘五坝进行立碑,如果技术成熟,还打算在碑文上刻上二维码,让往来的游客可以更便捷的了解杭州城市变迁发展中的历史。”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今年的覆盖面将更广
运河申遗,全省有14个运河遗产点被选入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其中杭州段有7个入选,拱墅占3个,是杭州乃至浙江参与大运河申遗的核心区段。除了综合性的运河博物馆,还有专业性的刀剪剑、扇、伞、工艺美术四大博物馆。拱墅区整合这些博物馆群落资源,充分发挥辖区内民营文化体验点和北新关、江墅铁路公园陈列馆等文化遗址功能,把拱墅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拱墅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展介绍说,建设运河文化带,把拱墅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近年来,拱墅区深入推进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已将运河沿岸“一寺、二场、三线、四馆、五街、六址、七区、八景、九园、十桥”的精品景点连珠成链,形成了自武林门至拱宸桥串起一条璀璨的旅游景观带。
今年完成“三塘五坝”的历史文化遗址的梳理工作后,“老百姓在运河文化带游玩时,将时时处处找到文化的结点。”陈展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