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物防”天水街道:让居民电瓶车充电更安心舒心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5-27 15:20:28

358aedb40de026393fc316b750670d5.jpg

上午八点,伴随着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记者走进天水街道万寿亭公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停放有序、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每20辆车之间还设有安全“防火墙”进行隔断。每隔一两米还有一个“大红灯笼”——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每个灭火器下方有一个热传感器,当环境温度上升至设定公称值时,灭火装置上的阀门会自动开启,释放超细干粉灭火剂。

居民吴大伯刚下夜班,把自己的电瓶车推进了刚刚改建的集中充电棚,随即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为自己的电瓶车充电。家门口的“小变化”发挥了“大作用”,吴大伯告诉记者:“很方便!手机一扫插上插口就行,电充满了系统也会自动断电,1块钱可以充5、6个小时。”即使是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能刷卡或投币使用充电桩,“安全”加“方便”,让充电棚很“吃香”。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小型集中充电棚在天水街道的各个社区内又增设了不少,每个充电棚基本上配置了1-2组充电设备,每组充电设备可以提供20个充电口,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充电需求。不仅如此,还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双提升,筑牢了安全防线。

挑战重重: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困境

拱墅区天水街道,地处老杭州市中心、武林商圈核心,辖区内大多数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长久以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就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些小区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大量涌现,导致缺乏足够的充电设施。其次,受限于逼仄狭小的公共空间,增设充电设施往往面临不少制约,困难重重。除此之外,部分居民的安全意识不足,“以前有些居民私自拉线充电,还把蓄电池拿到楼上去充电。”不少居民表达了对违规充电的担忧。

电瓶车充电是居民的刚需,对违规充电现象仅仅一禁了之,肯定行不通。更重要的是化堵为疏,让大家有地方充、能安心充。自2020年以来,天水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提升,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硬件焕新:挖掘空间潜力,规范充停场所

破解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走的多了,才会有路!”天水街道城管城建科工作人员一遍遍用脚步丈量辖区,将小区内闲置的“金角银边”统统挖掘出来,像万寿亭农贸市场等停车需求大的场所,秉持着“能装尽装”的原则增设公共充电桩,正在改建中的环北健身公园也将设置30个公共充电桩,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对原有充电场所利用旧改、项目带动等契机因地制宜进行整治,使之符合《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建设技术导则》。曾经天水街道辖区范围内存在不少封闭式停车点,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紧急疏散,在旧改的过程中将这些场所改造为开放式充停空间;延龄苑小区原先的公共充电口紧邻周边楼栋外墙,距离燃气管道很近,为了安全起见,整改过程中巧妙设置“防火墙”将充电桩与楼房墙壁上的燃气管道隔离,消除“贴墙充电”的安全隐患;环北新村458号的三幢楼有独立车库,之前“飞线充电”现象严重,为了杜绝这种危险行为,天水街道创新采用地下套管埋线的方式,从楼道集中拉线进车库,并增加空气开关,提升用电安全系数;平安居小区在8部电梯里都安装了电瓶车识别阻挡器,当检测到电动车进入后,会进行报警和语音提醒,并无法关门运行,有效杜绝了将电动车推入楼道充电的情况;有条件的充电棚,还通过新增和共享监控探头,纳入24小时监管平台。

软件升级:建立协同机制,强化安全管理

有了“物防+技防”还不够,得确保实时有人盯、盯得牢,有人管、管得好。为此,天水街道汇集街道平安综治、微型消防站、全域大物业、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日常开展群防群治消防安全大排查,紧盯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发现违停车辆一律搬离处理,发现飞线充电现象一律予以劝导清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也挨家挨户常态进行安全宣传,规范居民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为安全持续“加码”。

随着天水街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改造行动的深入推进,居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业主群里总能看到居民群众的正向反馈。“现在充电方便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以前担心电瓶车充电不安全,总是提心吊胆的。现在有了这个集中充电棚,既安全又便捷,再也不用担心私拉电线引发火灾了。”“以前经常能看到有人把电瓶拎上楼充电,看着就害怕。现在好了,社区里有了规范的充电点,大家都愿意按规矩来。这些贴心的改变,让我们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便利。”

下一步,天水街道还将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针对商品房配建的地下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标准化整改,增设喷淋系统、排烟系统、防火墙和灭火毯等,在街道和各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老旧小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老百姓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 周佳月  编辑:颉月娇

“人防+技防+物防”天水街道:让居民电瓶车充电更安心舒心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5-27 15:20:28

358aedb40de026393fc316b750670d5.jpg

上午八点,伴随着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记者走进天水街道万寿亭公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停放有序、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每20辆车之间还设有安全“防火墙”进行隔断。每隔一两米还有一个“大红灯笼”——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每个灭火器下方有一个热传感器,当环境温度上升至设定公称值时,灭火装置上的阀门会自动开启,释放超细干粉灭火剂。

居民吴大伯刚下夜班,把自己的电瓶车推进了刚刚改建的集中充电棚,随即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为自己的电瓶车充电。家门口的“小变化”发挥了“大作用”,吴大伯告诉记者:“很方便!手机一扫插上插口就行,电充满了系统也会自动断电,1块钱可以充5、6个小时。”即使是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能刷卡或投币使用充电桩,“安全”加“方便”,让充电棚很“吃香”。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小型集中充电棚在天水街道的各个社区内又增设了不少,每个充电棚基本上配置了1-2组充电设备,每组充电设备可以提供20个充电口,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充电需求。不仅如此,还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双提升,筑牢了安全防线。

挑战重重: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困境

拱墅区天水街道,地处老杭州市中心、武林商圈核心,辖区内大多数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长久以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就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些小区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大量涌现,导致缺乏足够的充电设施。其次,受限于逼仄狭小的公共空间,增设充电设施往往面临不少制约,困难重重。除此之外,部分居民的安全意识不足,“以前有些居民私自拉线充电,还把蓄电池拿到楼上去充电。”不少居民表达了对违规充电的担忧。

电瓶车充电是居民的刚需,对违规充电现象仅仅一禁了之,肯定行不通。更重要的是化堵为疏,让大家有地方充、能安心充。自2020年以来,天水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提升,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硬件焕新:挖掘空间潜力,规范充停场所

破解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走的多了,才会有路!”天水街道城管城建科工作人员一遍遍用脚步丈量辖区,将小区内闲置的“金角银边”统统挖掘出来,像万寿亭农贸市场等停车需求大的场所,秉持着“能装尽装”的原则增设公共充电桩,正在改建中的环北健身公园也将设置30个公共充电桩,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对原有充电场所利用旧改、项目带动等契机因地制宜进行整治,使之符合《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建设技术导则》。曾经天水街道辖区范围内存在不少封闭式停车点,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紧急疏散,在旧改的过程中将这些场所改造为开放式充停空间;延龄苑小区原先的公共充电口紧邻周边楼栋外墙,距离燃气管道很近,为了安全起见,整改过程中巧妙设置“防火墙”将充电桩与楼房墙壁上的燃气管道隔离,消除“贴墙充电”的安全隐患;环北新村458号的三幢楼有独立车库,之前“飞线充电”现象严重,为了杜绝这种危险行为,天水街道创新采用地下套管埋线的方式,从楼道集中拉线进车库,并增加空气开关,提升用电安全系数;平安居小区在8部电梯里都安装了电瓶车识别阻挡器,当检测到电动车进入后,会进行报警和语音提醒,并无法关门运行,有效杜绝了将电动车推入楼道充电的情况;有条件的充电棚,还通过新增和共享监控探头,纳入24小时监管平台。

软件升级:建立协同机制,强化安全管理

有了“物防+技防”还不够,得确保实时有人盯、盯得牢,有人管、管得好。为此,天水街道汇集街道平安综治、微型消防站、全域大物业、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日常开展群防群治消防安全大排查,紧盯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发现违停车辆一律搬离处理,发现飞线充电现象一律予以劝导清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也挨家挨户常态进行安全宣传,规范居民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为安全持续“加码”。

随着天水街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改造行动的深入推进,居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业主群里总能看到居民群众的正向反馈。“现在充电方便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以前担心电瓶车充电不安全,总是提心吊胆的。现在有了这个集中充电棚,既安全又便捷,再也不用担心私拉电线引发火灾了。”“以前经常能看到有人把电瓶拎上楼充电,看着就害怕。现在好了,社区里有了规范的充电点,大家都愿意按规矩来。这些贴心的改变,让我们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便利。”

下一步,天水街道还将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针对商品房配建的地下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标准化整改,增设喷淋系统、排烟系统、防火墙和灭火毯等,在街道和各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老旧小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老百姓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 周佳月  编辑:颉月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