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 > 县市区频道 > 镇街汇

“和事佬”与“和茶馆” 老小区里的善治新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25 19:12:43

说起“和事佬”,杭州的街坊邻里应该都耳熟能详。

早在2008年2月,杭州市第一个“和事佬”协会组织就诞生于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小摩擦,只要找到这些爱管“闲事”的邻家大伯,一来二去,把问题厘清了,把心事说开了,烦恼也就没有了。

除了“和事佬”,其实打铁关社区还有一个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和茶馆”,在这里大家坐一坐、品一品、问一问、聊一聊,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小区的琐事就都解决了。

家门口有个调解室

打铁关社区的“和事佬”,起初只有5人,平时老百姓有求助,他们以上门沟通为主,实在需要坐下来一起谈的,一般会借用社区会议室。

十多年下来,“和事佬”队伍壮大了起来,美中不足的是,大家平时能够一起交流讨论的场所却一直没有固定。

社区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2017年,专门腾出场所,用于发展“和”文化,大家一合计,取名就叫“和茶馆”,初衷就是大家商量问题的时候,要轻轻松松,和和气气。

为了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性与规范性,2020年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由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担任中心主任,对“和事佬”与“和茶馆”进行全面指导。

“有了社区给我们大力支撑,‘和事佬’工作开展越来越顺了”。李青是打铁关社区的资深和事佬,擅长合同类、婚恋类矛盾的调解。

前不久,程奶奶到“和茶馆”找到李青。程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原本与儿子一起居住。最近,因为一些琐事,儿子搬了出去,程奶奶一气之下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虽然最终达成和解,但是双方心里已经产生疙瘩。也就因为这件事,程奶奶向李青求助,希望他当一回“娘舅”。

李青很快把母子二人约到了一起。“都80多岁的人了,还跟她计较什么!她说什么你就听着,有些东西她舍不得扔就收着,想要什么就给她买,老太太有时候是会犯迷糊,可终归是自己的娘,儿子不管谁来管?”李青苦口婆心地给双方做思想工作,这一做,就是3个小时。

最终,儿子答应,隔一天过来一趟看望母亲。程奶奶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

自“和茶馆”开张以来,共帮助居民调解各类矛盾340余起,矛盾数年均下降20%。

“‘和事佬’就好比是‘和茶馆’里的店小二,虽然平时很忙碌,但看着问题迎刃而解,非常有成就感。”李青这样认为。

大树下有个议事厅

社区的打铁关路有一颗60年的枫杨树,枝繁叶茂,天热的时候,老百姓都喜欢到树荫下乘凉谈天。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了一个“网红”交流点。

“和茶馆”原本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考虑到大家的交流习惯,天气好的时候,索性将圆桌会搬到了大树底下,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商讨小区事务,解决矛盾纠纷。

王月华是“和茶馆”议事会的牵头人,截止目前她牵头召集了大小协商议事会共计60余场,参与群众达870余人次,协调解决了各类民生问题、需求82件。

打铁关路35号原本是杭州电缆厂的员工宿舍,停车棚内空间比较大,有部分居民将家里的杂物和闲置的车辆堆放在车棚内,既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环境卫生,也容易引发邻里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在社区的指导下,“和茶馆”议事平台发挥作用,在大树底下,社区居委会、楼道支部书记、居民自治小组长、楼道居民、统战人士一同召开“墙门会”,逐户发放问卷,广泛征集意见,个别问题个别调解。

经过多次商讨,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合理利用现有的车棚,清理不必要的杂物,规范电动车、自行车停放格局,增加休闲交流区域,安装电动车充电桩,保证消防安全等。大家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

王月华说:“矛盾调解是治病,而居民议事是治‘未病’,有些小区事务,之前就商量好,说清楚,矛盾也就不会产生了。”

茶馆里有个微剧场

在老一辈的印象里,茶馆是喝茶看戏的好去处,而打铁关的“和茶馆”里,经常也会上演一些有趣的情景剧。

斯利民是“和事佬”的发起人之一,当时他是打铁关社区书记,退休之后,一直担任文晖街道和事佬协会的负责人,曾获得“杭州市最美平安卫士”、“杭州市金牌和事佬”等多项荣誉。

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矛盾调解及“和事佬”队伍的培训指导,去年疫情期间,他在街道指导下,带头成立了武林大妈、和事佬抗疫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和茶馆”的发起,他也出了不少点子。每隔一段时间,斯利民与社区的和事佬们会把所参与的一些案例进行整理,对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故事性的案例编写成情景剧,平时空的时候进行排练,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大家都很投入。

“每次情景剧上演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会专程过来看。”斯利民认为,一方面是情景剧大家爱看,另一方面通过以案说法,老百姓更能妥善处理一些日常纠纷,同时学到其中的法律知识。去年,斯利民还总结出一套民主议事协商“四四五五”工作法,并融入案例讲解及情景剧演出中。

这套工作法包括“了解、协商、沟通、评估”四个及时,“提、商、决、评”四大步骤,“明之以法、析之以理、动之以情、比之以心、借古喻今”五种方法,“任劳任怨、是非分明、刚正不阿、平易近人、为人师表”五项理念。

斯利民认为,“和事佬”就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红细胞”,一个层面是因为“和事佬”大部分由党员、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有一定的先锋示范作用,另一层面“和事佬”类似于“红细胞”承担输送氧气,促进血液流动作用。

当人人都是“和事佬”,社会也将不再需要“和事佬”。近年来,文晖街道依托矛调中心建设,精准培育“和事佬”、“和茶馆”、“老钱工作室”等矛调品牌,探索“和事代办”等机制,不断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厚植和谐文化、孕育善意之花,将大事小事化解于无形,将矛盾纠纷根治于源头,进而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小区的善治走进群众的心里。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马吕骞 杨文婕  编辑:王帆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县市区频道 > 镇街汇

“和事佬”与“和茶馆” 老小区里的善治新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25 19:12:43

说起“和事佬”,杭州的街坊邻里应该都耳熟能详。

早在2008年2月,杭州市第一个“和事佬”协会组织就诞生于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小摩擦,只要找到这些爱管“闲事”的邻家大伯,一来二去,把问题厘清了,把心事说开了,烦恼也就没有了。

除了“和事佬”,其实打铁关社区还有一个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和茶馆”,在这里大家坐一坐、品一品、问一问、聊一聊,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小区的琐事就都解决了。

家门口有个调解室

打铁关社区的“和事佬”,起初只有5人,平时老百姓有求助,他们以上门沟通为主,实在需要坐下来一起谈的,一般会借用社区会议室。

十多年下来,“和事佬”队伍壮大了起来,美中不足的是,大家平时能够一起交流讨论的场所却一直没有固定。

社区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2017年,专门腾出场所,用于发展“和”文化,大家一合计,取名就叫“和茶馆”,初衷就是大家商量问题的时候,要轻轻松松,和和气气。

为了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性与规范性,2020年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由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担任中心主任,对“和事佬”与“和茶馆”进行全面指导。

“有了社区给我们大力支撑,‘和事佬’工作开展越来越顺了”。李青是打铁关社区的资深和事佬,擅长合同类、婚恋类矛盾的调解。

前不久,程奶奶到“和茶馆”找到李青。程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原本与儿子一起居住。最近,因为一些琐事,儿子搬了出去,程奶奶一气之下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虽然最终达成和解,但是双方心里已经产生疙瘩。也就因为这件事,程奶奶向李青求助,希望他当一回“娘舅”。

李青很快把母子二人约到了一起。“都80多岁的人了,还跟她计较什么!她说什么你就听着,有些东西她舍不得扔就收着,想要什么就给她买,老太太有时候是会犯迷糊,可终归是自己的娘,儿子不管谁来管?”李青苦口婆心地给双方做思想工作,这一做,就是3个小时。

最终,儿子答应,隔一天过来一趟看望母亲。程奶奶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

自“和茶馆”开张以来,共帮助居民调解各类矛盾340余起,矛盾数年均下降20%。

“‘和事佬’就好比是‘和茶馆’里的店小二,虽然平时很忙碌,但看着问题迎刃而解,非常有成就感。”李青这样认为。

大树下有个议事厅

社区的打铁关路有一颗60年的枫杨树,枝繁叶茂,天热的时候,老百姓都喜欢到树荫下乘凉谈天。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了一个“网红”交流点。

“和茶馆”原本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考虑到大家的交流习惯,天气好的时候,索性将圆桌会搬到了大树底下,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商讨小区事务,解决矛盾纠纷。

王月华是“和茶馆”议事会的牵头人,截止目前她牵头召集了大小协商议事会共计60余场,参与群众达870余人次,协调解决了各类民生问题、需求82件。

打铁关路35号原本是杭州电缆厂的员工宿舍,停车棚内空间比较大,有部分居民将家里的杂物和闲置的车辆堆放在车棚内,既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环境卫生,也容易引发邻里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在社区的指导下,“和茶馆”议事平台发挥作用,在大树底下,社区居委会、楼道支部书记、居民自治小组长、楼道居民、统战人士一同召开“墙门会”,逐户发放问卷,广泛征集意见,个别问题个别调解。

经过多次商讨,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合理利用现有的车棚,清理不必要的杂物,规范电动车、自行车停放格局,增加休闲交流区域,安装电动车充电桩,保证消防安全等。大家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

王月华说:“矛盾调解是治病,而居民议事是治‘未病’,有些小区事务,之前就商量好,说清楚,矛盾也就不会产生了。”

茶馆里有个微剧场

在老一辈的印象里,茶馆是喝茶看戏的好去处,而打铁关的“和茶馆”里,经常也会上演一些有趣的情景剧。

斯利民是“和事佬”的发起人之一,当时他是打铁关社区书记,退休之后,一直担任文晖街道和事佬协会的负责人,曾获得“杭州市最美平安卫士”、“杭州市金牌和事佬”等多项荣誉。

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矛盾调解及“和事佬”队伍的培训指导,去年疫情期间,他在街道指导下,带头成立了武林大妈、和事佬抗疫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和茶馆”的发起,他也出了不少点子。每隔一段时间,斯利民与社区的和事佬们会把所参与的一些案例进行整理,对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故事性的案例编写成情景剧,平时空的时候进行排练,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大家都很投入。

“每次情景剧上演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会专程过来看。”斯利民认为,一方面是情景剧大家爱看,另一方面通过以案说法,老百姓更能妥善处理一些日常纠纷,同时学到其中的法律知识。去年,斯利民还总结出一套民主议事协商“四四五五”工作法,并融入案例讲解及情景剧演出中。

这套工作法包括“了解、协商、沟通、评估”四个及时,“提、商、决、评”四大步骤,“明之以法、析之以理、动之以情、比之以心、借古喻今”五种方法,“任劳任怨、是非分明、刚正不阿、平易近人、为人师表”五项理念。

斯利民认为,“和事佬”就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红细胞”,一个层面是因为“和事佬”大部分由党员、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有一定的先锋示范作用,另一层面“和事佬”类似于“红细胞”承担输送氧气,促进血液流动作用。

当人人都是“和事佬”,社会也将不再需要“和事佬”。近年来,文晖街道依托矛调中心建设,精准培育“和事佬”、“和茶馆”、“老钱工作室”等矛调品牌,探索“和事代办”等机制,不断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厚植和谐文化、孕育善意之花,将大事小事化解于无形,将矛盾纠纷根治于源头,进而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小区的善治走进群众的心里。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马吕骞 杨文婕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