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上地下要发展空间 杭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下城经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5-15 18:07:13

blob.png

杭州新天地改造前杭州重机厂原貌

      

杭州新天地现状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杭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榜上有名,获得中央2000亩新增用地指标奖励。杭州也是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下城区过去一年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形成的“下城经验”,为杭州市获此“殊荣”提供了有益助力。

对于面积仅有31.46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下城区来说,如何利用好仅有的土地资源和建设空间,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统筹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空间

下城区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顶层设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统一部署,编制《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下城区发展大纲》,将下城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空间优化的发展诉求积极纳入杭州市整体发展平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项目建设主要靠挖潜,通过城市设计谋划一个16.06平方公里的武林新城。制定年度计划,调整供地结构,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教育用地,合理安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腾挪空间,释放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退二进三”成为趋势,产业转型也就成为了必然,城区北部大片重工业区和农居点迎来了改造的机遇。尤其2017年以来,下城区全面启动北部七个撤村建居“城中村”连片改造,涉及总面积约占全区三分之一。目前,完成全部农居和长隆公寓、新世纪钢材市场、长城机电等地块征迁,拆出空间约752万平方米,腾出可利用土地4834.8亩,为城市建设腾挪了更大的空间。

最近,文晖单元杭锅住宅1、2、3号地块合宗收储工作圆满完成,进一步加强该区域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该合宗地块距离武林广场不到3公里,用地面积161亩,原为杭州锅炉厂和长木村农居,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根据最新规划,该合宗地块建筑规模达到近3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强度是原来的近3倍。

立体开发,拓展城市空间利用

在产城融合的思路引领下,下城区以创新思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盘活存量土地。依据《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新建、存量、零星建设用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围绕 “空间换地”、“腾笼换鸟”要求着力挖潜,向垂直空间要土地效率。

盘活工业遗存。杭州新天地项目是下城区工业遗存保护和产业转型的典型。这里原是杭州重型机械厂,土地价值未实现最大化。项目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发展路线,将商业功能和交通功能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规模共38万平方米。其中,作为杭州新天地核心商业部分的新天地中心,总商业建筑面积12万方,共9层,地上5层,地下4层,地下2层至4层设置2500个停车位,很好的解决了顾客停车难的问题,地下1层以上打造了零售、餐饮、娱乐休闲、互动体验、文化为一体的全业态生活中心,做到地上地下空间互动。

武林商圈挖潜。通过武林广场地下空间改造及一批新项目对立体空间的挖潜,查找“金角银边”,挖掘潜力,给传统的商业中心注入新的活力,迎来蜕变和新生。譬如杭州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紧邻武林广场,地理位置优越,是核心中的核心,天上、地下要空间显得弥足珍贵,根据项目方案,共地下6层,地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打造大规模地下商业,同时注重与地铁站的连通,打造地下步行空间。同样位于武林商圈核心的恒隆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方案设计了5层地下室,地下空间的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地上地下的容量差不多相等,充分挖掘了地下空间,并结合历史文化特色,丰富城市核心区功能,设计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同时结合商业商务等各项功能,为传统老商业区增添了新的活力。

基础设施项目注重节省用地。除了重大项目外,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注重向地下要空间,探索出了在老城区土地紧张、空间局促的现实情况下缓解停车难的路径。如在建的东园公园停车库采用机械停车库的形式,向下开挖6层,仅用地850平方米即容纳150个停车位。尤其对于用地特别紧张的城区,可以缓解老城区改造的矛盾,大大节省土地资源,增加较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徐峰 记者 王帆  编辑:徐洁

向天上地下要发展空间 杭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下城经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5-15 18:07:13

blob.png

杭州新天地改造前杭州重机厂原貌

      

杭州新天地现状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杭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榜上有名,获得中央2000亩新增用地指标奖励。杭州也是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下城区过去一年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形成的“下城经验”,为杭州市获此“殊荣”提供了有益助力。

对于面积仅有31.46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下城区来说,如何利用好仅有的土地资源和建设空间,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统筹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空间

下城区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顶层设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统一部署,编制《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下城区发展大纲》,将下城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空间优化的发展诉求积极纳入杭州市整体发展平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项目建设主要靠挖潜,通过城市设计谋划一个16.06平方公里的武林新城。制定年度计划,调整供地结构,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教育用地,合理安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腾挪空间,释放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退二进三”成为趋势,产业转型也就成为了必然,城区北部大片重工业区和农居点迎来了改造的机遇。尤其2017年以来,下城区全面启动北部七个撤村建居“城中村”连片改造,涉及总面积约占全区三分之一。目前,完成全部农居和长隆公寓、新世纪钢材市场、长城机电等地块征迁,拆出空间约752万平方米,腾出可利用土地4834.8亩,为城市建设腾挪了更大的空间。

最近,文晖单元杭锅住宅1、2、3号地块合宗收储工作圆满完成,进一步加强该区域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该合宗地块距离武林广场不到3公里,用地面积161亩,原为杭州锅炉厂和长木村农居,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根据最新规划,该合宗地块建筑规模达到近3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强度是原来的近3倍。

立体开发,拓展城市空间利用

在产城融合的思路引领下,下城区以创新思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盘活存量土地。依据《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新建、存量、零星建设用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围绕 “空间换地”、“腾笼换鸟”要求着力挖潜,向垂直空间要土地效率。

盘活工业遗存。杭州新天地项目是下城区工业遗存保护和产业转型的典型。这里原是杭州重型机械厂,土地价值未实现最大化。项目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发展路线,将商业功能和交通功能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规模共38万平方米。其中,作为杭州新天地核心商业部分的新天地中心,总商业建筑面积12万方,共9层,地上5层,地下4层,地下2层至4层设置2500个停车位,很好的解决了顾客停车难的问题,地下1层以上打造了零售、餐饮、娱乐休闲、互动体验、文化为一体的全业态生活中心,做到地上地下空间互动。

武林商圈挖潜。通过武林广场地下空间改造及一批新项目对立体空间的挖潜,查找“金角银边”,挖掘潜力,给传统的商业中心注入新的活力,迎来蜕变和新生。譬如杭州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紧邻武林广场,地理位置优越,是核心中的核心,天上、地下要空间显得弥足珍贵,根据项目方案,共地下6层,地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打造大规模地下商业,同时注重与地铁站的连通,打造地下步行空间。同样位于武林商圈核心的恒隆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方案设计了5层地下室,地下空间的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地上地下的容量差不多相等,充分挖掘了地下空间,并结合历史文化特色,丰富城市核心区功能,设计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同时结合商业商务等各项功能,为传统老商业区增添了新的活力。

基础设施项目注重节省用地。除了重大项目外,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注重向地下要空间,探索出了在老城区土地紧张、空间局促的现实情况下缓解停车难的路径。如在建的东园公园停车库采用机械停车库的形式,向下开挖6层,仅用地850平方米即容纳150个停车位。尤其对于用地特别紧张的城区,可以缓解老城区改造的矛盾,大大节省土地资源,增加较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徐峰 记者 王帆  编辑:徐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