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企业与贵州凯里开启“云签约”助力黔东南“绣娘”家门口就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4-07 16:37:43

杭州网讯 “受疫情影响,这次我们采用云签约的方式与贵州凯里市展开合作。”位于杭州钱塘新区和达创意设计园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饶勇说。3月31日,杭州子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王的手创”与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image.png

“实际上,这是一种互助的方式。”饶勇表示,“我们公司需要大量的绣娘,而这刚好有助于黔东南地区的绣娘增加个人收入。”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他,尤其钟爱苗绣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的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获得很多的物质回报。”

据饶勇介绍,在黔东南,这门刺绣手艺几乎当地每个人从小就会,只不过因无法挣钱养家而被渐渐遗弃了。“在不影响农活与照顾孩子的前提下,让绣娘在家就业,每月适当增加一些收入,并且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他们就觉得很幸福了。”

如今,王的手创正逐渐形成一种更加规范化的合作体系。由他们这边设计图样、制作样品,并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对方需按照样品完成订单,每月定时定量下发订单,月结工资,为绣娘们提供一份稳定和持久的收入来源。

以往,在与黔东南地区签订合约后,“王的手创”团队会前往当地半年左右的时间为他们现场教学与培训。“今年,我们就和他们展开视频教学,通过网络连线进行培训。”

“现在我们收到过两次订单,进展得挺顺利的。”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次与杭州的企业合作,负责人杨美对今后的合作表示期待,“绣娘都是由我这边供应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绣娘的收入会较以往增加一倍左右。”

其实,“王的手创”与黔东南地区的渊源颇深。早在2014年底,“王的手创”团队就走进贵州黔东南台江县,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并开始了第一个手工村的打造。

多年来,王的手创已在施秉、雷山、台江、剑河、榕江、黎平、三穗、从江、贞丰、凯里等地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手工基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带动近2000人在家就业增收,持续稳定生产的手艺人突破1200位,曾经参与生产和培训的手艺人近5000人,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元左右收入,帮助近1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串数字的背后蕴含着“王的手创”的企业追求。“坚持做良知的商业是最大的公益”,用商业的手法扩大市场销售,最终反哺乡村手艺人,让每一位勤劳的匠人通过双手收获足额的物质回报。

在饶勇的心中,还蕴藏着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随着当地苗绣不断标准化、产业化,形成一套成熟的供应链,携手共创当地品牌。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陶晓兵  编辑:王帆

杭州企业与贵州凯里开启“云签约”助力黔东南“绣娘”家门口就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4-07 16:37:43

杭州网讯 “受疫情影响,这次我们采用云签约的方式与贵州凯里市展开合作。”位于杭州钱塘新区和达创意设计园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饶勇说。3月31日,杭州子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王的手创”与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image.png

“实际上,这是一种互助的方式。”饶勇表示,“我们公司需要大量的绣娘,而这刚好有助于黔东南地区的绣娘增加个人收入。”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他,尤其钟爱苗绣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的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获得很多的物质回报。”

据饶勇介绍,在黔东南,这门刺绣手艺几乎当地每个人从小就会,只不过因无法挣钱养家而被渐渐遗弃了。“在不影响农活与照顾孩子的前提下,让绣娘在家就业,每月适当增加一些收入,并且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他们就觉得很幸福了。”

如今,王的手创正逐渐形成一种更加规范化的合作体系。由他们这边设计图样、制作样品,并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对方需按照样品完成订单,每月定时定量下发订单,月结工资,为绣娘们提供一份稳定和持久的收入来源。

以往,在与黔东南地区签订合约后,“王的手创”团队会前往当地半年左右的时间为他们现场教学与培训。“今年,我们就和他们展开视频教学,通过网络连线进行培训。”

“现在我们收到过两次订单,进展得挺顺利的。”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次与杭州的企业合作,负责人杨美对今后的合作表示期待,“绣娘都是由我这边供应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绣娘的收入会较以往增加一倍左右。”

其实,“王的手创”与黔东南地区的渊源颇深。早在2014年底,“王的手创”团队就走进贵州黔东南台江县,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并开始了第一个手工村的打造。

多年来,王的手创已在施秉、雷山、台江、剑河、榕江、黎平、三穗、从江、贞丰、凯里等地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手工基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带动近2000人在家就业增收,持续稳定生产的手艺人突破1200位,曾经参与生产和培训的手艺人近5000人,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元左右收入,帮助近1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串数字的背后蕴含着“王的手创”的企业追求。“坚持做良知的商业是最大的公益”,用商业的手法扩大市场销售,最终反哺乡村手艺人,让每一位勤劳的匠人通过双手收获足额的物质回报。

在饶勇的心中,还蕴藏着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随着当地苗绣不断标准化、产业化,形成一套成熟的供应链,携手共创当地品牌。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陶晓兵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