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坚守!在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集中隔离点的40个日与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3-11 19:11:58

“走出这里,你们就恢复正常生活了。”近日,在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门口,工作人员为2位解除观察的留观人员送别,叮嘱他们出去之后的注意事项。

初春的阳光温暖和煦,2位解除观察人员隔着口罩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向工作人员致谢后,提着行李离开了。工作人员转身走进隔离点内,继续坚守和忙碌着。

据统计,截至3月11日,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累计入住留观人员140人,入境返回人员23人,解除观察人员101人,转至定点治疗医院1人,未发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

与病毒赛跑,拼的是速度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白杨街道立即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站点。接到任务后,街道党政办主任翁柘文便着手寻找合适的场点,联系了七八家宾馆,现场考察了好多趟后,选中了辖区内一家快捷酒店。在他多次沟通对接后,酒店老板终于打消之前的种种顾虑,同意了街道的征用要求。

那么,如何将没有医疗设施和隔离条件的快捷酒店改成隔离点?医疗设施等配套物资怎么放置?污水如何消杀……没有先例可循,这些都是摆在工作组面前的难题。

image.png

项智辉(左一)和社区医生对接工作

“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抱着这样的信念,工作组迎难而上,一边和相关部门多次对接,一边对照建设标准现场勘察研究,在酒店原有布局基础上,设置好隔离点出入口和消防通道,划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并设计好各区域的通道和界限。

“大到楼梯的设置,小到医护人员行走路线,都要反复细致地考虑。”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主任项智辉说。

为防止交叉感染,每个隔离房间均为单独的酒店标准间或大床房改造而成,房间内有窗户、独立空调、电视机、电话机、吹风机、桌椅板凳和独立卫生间,还提供电视信号、无线WIFI覆盖、对外电话线路等。

硬件设施连夜改造完成后,翁柘文和项智辉又化身“采购员”奔走在超市里,为留观人员购买洗发水、餐巾纸、矿泉水等日常生活用品,让他们只需携带必需的衣物即可安心入住。短短两天时间,集中隔离点便建成投用,2月1日迎来第一批留观人员。  

随着入住人员日益增多,街道决定启用第二个集中隔离站点。2月8日,工作组再次连夜奋战,不到两天便筹建完成。

辗转在两个隔离点之间、连续驻守在酒店约一个月后,工作组成员才在第一次轮休时,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刚开始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是咬咬牙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他们说,疫情不等人,集中点早一天投用,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

抓好硬隔离,靠的是力度

疫情来势凶猛,管控好集中隔离点收住的留观人员至关重要。 “人员转运到达、登记入住、日常照料、垃圾处理、解除观察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我们和白杨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研讨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组负责人说。

image.png

为留观人员送餐

入住期间,留观对象无法离开房间,街道免费提供每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集中配送;医务人员24小时看护,每天上午、下午各测量一次体温,同时了解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隔离房间每天消毒两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各项工作每天都要及时跟进、定时核查,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此外,隔离点除了2名“常驻”人员外,还有社区医生、派所出民警、街道巡防队员等共11名工作人员驻守现场,分为协调、医护、安保、后勤4个组,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天候24小时轮班,提供隔离观察、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安全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做好这些离不开工作组成员的辛苦付出。据了解,最忙的时候隔离点一天就新进16个人,登记、检查、准备生活用品,和教卫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协调对接,工作人员一直忙碌到深夜,才将所有人员安置妥当。

“一天要接打100多个电话,手机不敢断电,24小时保持在岗在线,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态。”回想起隔离点启用初期的情形,项智辉仍历历在目。

由于收住的都是高风险人员,隔离点的工作也充满着不确定性。白天连轴转的工作人员,常常还要在凌晨不眠不休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天夜里10点多,住330号房间的柳先生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医护人员初步诊断后,柳先生被送往定点医院检查。经过诊治后,医生认为他身体没有大碍,建议回隔离点继续观察。

凌晨2点多,柳先生才从医院回来。将他安顿好后,项智辉躺下没多久,又接到了公安打来的电话,告知他有个发热病人要送来。因为不符合收住条件,项智辉又花了两个多小时协调对接,等到将此事处理好,天已经快亮了。身心疲惫的他小憩了几小时后,就投入了第二天的工作。

“最多的时候有50多人同时住在隔离点,不确定的突发情况有很多,这是工作组面临的最大考验。”工作组负责人说,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经受住了考验。

 隔离不隔爱,要的是温度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最好的花,我还要带回家。”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工作组为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和所有女士送上鲜花和祝福卡片。

image.png

妇女节当天工作组为留观女士送花

“留观人员远离家人朋友,隔离点的生活也相对枯燥,我们全力做好餐食、物资等生活保障,同时提供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让他们安心住满14天。”工作组负责人说。

事实上,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为物资准备不足的大爷买衣服,给哭闹的孩子买零食和玩具,为不喜荤菜的阿姨订全素套餐,帮要上网课的学生打印课堂作业……工作组用一个个看似细小的举动,传递着街道对留观者的温暖和善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隔离不隔爱”。

部分留观人员从疑惑甚至焦虑,到慢慢理解和配合,这些变化也让工作人员感到欣慰。“医护人员守护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就多点生活上的关心关爱。”他们说,看到不断有人解除隔离,从这里健健康康地出去,苦点累点都值了,“所有人都健康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彭爽  编辑:王帆

隔离与坚守!在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集中隔离点的40个日与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3-11 19:11:58

“走出这里,你们就恢复正常生活了。”近日,在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门口,工作人员为2位解除观察的留观人员送别,叮嘱他们出去之后的注意事项。

初春的阳光温暖和煦,2位解除观察人员隔着口罩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向工作人员致谢后,提着行李离开了。工作人员转身走进隔离点内,继续坚守和忙碌着。

据统计,截至3月11日,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累计入住留观人员140人,入境返回人员23人,解除观察人员101人,转至定点治疗医院1人,未发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

与病毒赛跑,拼的是速度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白杨街道立即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站点。接到任务后,街道党政办主任翁柘文便着手寻找合适的场点,联系了七八家宾馆,现场考察了好多趟后,选中了辖区内一家快捷酒店。在他多次沟通对接后,酒店老板终于打消之前的种种顾虑,同意了街道的征用要求。

那么,如何将没有医疗设施和隔离条件的快捷酒店改成隔离点?医疗设施等配套物资怎么放置?污水如何消杀……没有先例可循,这些都是摆在工作组面前的难题。

image.png

项智辉(左一)和社区医生对接工作

“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抱着这样的信念,工作组迎难而上,一边和相关部门多次对接,一边对照建设标准现场勘察研究,在酒店原有布局基础上,设置好隔离点出入口和消防通道,划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并设计好各区域的通道和界限。

“大到楼梯的设置,小到医护人员行走路线,都要反复细致地考虑。”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主任项智辉说。

为防止交叉感染,每个隔离房间均为单独的酒店标准间或大床房改造而成,房间内有窗户、独立空调、电视机、电话机、吹风机、桌椅板凳和独立卫生间,还提供电视信号、无线WIFI覆盖、对外电话线路等。

硬件设施连夜改造完成后,翁柘文和项智辉又化身“采购员”奔走在超市里,为留观人员购买洗发水、餐巾纸、矿泉水等日常生活用品,让他们只需携带必需的衣物即可安心入住。短短两天时间,集中隔离点便建成投用,2月1日迎来第一批留观人员。  

随着入住人员日益增多,街道决定启用第二个集中隔离站点。2月8日,工作组再次连夜奋战,不到两天便筹建完成。

辗转在两个隔离点之间、连续驻守在酒店约一个月后,工作组成员才在第一次轮休时,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刚开始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是咬咬牙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他们说,疫情不等人,集中点早一天投用,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

抓好硬隔离,靠的是力度

疫情来势凶猛,管控好集中隔离点收住的留观人员至关重要。 “人员转运到达、登记入住、日常照料、垃圾处理、解除观察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我们和白杨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研讨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白杨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组负责人说。

image.png

为留观人员送餐

入住期间,留观对象无法离开房间,街道免费提供每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集中配送;医务人员24小时看护,每天上午、下午各测量一次体温,同时了解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隔离房间每天消毒两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各项工作每天都要及时跟进、定时核查,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此外,隔离点除了2名“常驻”人员外,还有社区医生、派所出民警、街道巡防队员等共11名工作人员驻守现场,分为协调、医护、安保、后勤4个组,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天候24小时轮班,提供隔离观察、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安全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做好这些离不开工作组成员的辛苦付出。据了解,最忙的时候隔离点一天就新进16个人,登记、检查、准备生活用品,和教卫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协调对接,工作人员一直忙碌到深夜,才将所有人员安置妥当。

“一天要接打100多个电话,手机不敢断电,24小时保持在岗在线,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态。”回想起隔离点启用初期的情形,项智辉仍历历在目。

由于收住的都是高风险人员,隔离点的工作也充满着不确定性。白天连轴转的工作人员,常常还要在凌晨不眠不休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天夜里10点多,住330号房间的柳先生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医护人员初步诊断后,柳先生被送往定点医院检查。经过诊治后,医生认为他身体没有大碍,建议回隔离点继续观察。

凌晨2点多,柳先生才从医院回来。将他安顿好后,项智辉躺下没多久,又接到了公安打来的电话,告知他有个发热病人要送来。因为不符合收住条件,项智辉又花了两个多小时协调对接,等到将此事处理好,天已经快亮了。身心疲惫的他小憩了几小时后,就投入了第二天的工作。

“最多的时候有50多人同时住在隔离点,不确定的突发情况有很多,这是工作组面临的最大考验。”工作组负责人说,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经受住了考验。

 隔离不隔爱,要的是温度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最好的花,我还要带回家。”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工作组为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和所有女士送上鲜花和祝福卡片。

image.png

妇女节当天工作组为留观女士送花

“留观人员远离家人朋友,隔离点的生活也相对枯燥,我们全力做好餐食、物资等生活保障,同时提供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让他们安心住满14天。”工作组负责人说。

事实上,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为物资准备不足的大爷买衣服,给哭闹的孩子买零食和玩具,为不喜荤菜的阿姨订全素套餐,帮要上网课的学生打印课堂作业……工作组用一个个看似细小的举动,传递着街道对留观者的温暖和善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隔离不隔爱”。

部分留观人员从疑惑甚至焦虑,到慢慢理解和配合,这些变化也让工作人员感到欣慰。“医护人员守护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就多点生活上的关心关爱。”他们说,看到不断有人解除隔离,从这里健健康康地出去,苦点累点都值了,“所有人都健康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彭爽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