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燃烧至生命中的每一刻
何钧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再被动的人也会被她极富感染力的微笑所打动。“2009年秋天,我第一次来到刚装修好的何钧心理咨询服务室,何老师热情地出门迎接,招呼我进去参观,爽朗的笑声犹在耳畔……”金秋花园社区社工寿竹青回忆说。
何钧有一位咨询对象是个非常内向的男孩,极少与人交流,总是低着头,和人说话时眼神飘忽不定,何钧觉得要帮帮这个小伙子。何钧安排他每周日下午来社区咨询室值班,主动给他加任务:走访独居老人、为星光活动室的老年人量血压、接待前来咨询的居民并做好登记……通过半年的锻炼,小伙子变得开朗起来。从当初一个不愿与人交流的封闭性格,转变成乐于为老人服务、与老人谈天的“好小伙”。这些都离不开何钧的热心与耐心。小伙子也非常感谢何钧毫无保留地帮助他、关心他,私下叫她“何妈妈”。
慷慨大方到公益事业的每一分
私底下,何钧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但只要是为公益事业花钱,出手却很大方。金秋花园心理咨询室是何钧自己出资的。从前期的筹办、装修、购置,都是自己掏钱。咨询室里经常备有牛奶、饼干和水果,都是何钧自己买来为助手们准备的。
咨询室开办以来,何钧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日常咨询,不收分文。有些求助者是何钧下基层讲课时认识的,她觉得咨询的人来杭州不容易,还自掏腰包给他们送一些礼物。就在何钧离开的前一个星期,她还亲自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两筐蜜桔送给凯益荟咨询室值班的义工,她说“这是香港的习惯,因为粤语‘桔’与‘吉’谐音,圣诞节前送桔子,来年生活工作一定吉祥如意啦!”
2013年6月,何钧承接了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心理健康进千家”,为全区8个街道、镇的老年人及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何钧都坚持去基层讲座,她从不坐着讲,总是以饱满的激情调动现场气氛。5个月的时间里,她共开设了22场讲座,现场咨询55次,受益人数1815人。她为43个社区的405人提供了“一对一桌边送温暖”服务,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及纪念品2500余份。她还应邀为全区8个街道、镇举行讲座十余场,受益达2425人次。期间,何钧还自费购买了保健花茶等3200份,分发给参加讲座的群众,让温润走进心田。
生命诠释于志愿精神的每一秒
志愿工作千累万累,为民服务不觉累。在不少人眼里,何钧是特别的。这种“特别”不仅因为她是退休前是副厅级干部,曾经她成功地运用了“房树人”心理投射法挽救了充满怨恨的少年,并成为案例,得到省内外媒体的重视及报道;还因为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去。因为善于心理疏导,她被称为“何老师”;因为专于研究中医学,她被称为“何医生”;因为热心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她被称为“贴心人”。而所有这些特别之处,都因为她拥有一种服务百姓、热心公益的高尚情怀。
何钧还认真仔细阅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惠民”的政策,并与爱人陈炳龙共同写了一篇《幸福还在我们心里》的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惠民”喜讯的有感。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让记者记忆犹新。“要想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光是党和政府的事,我们每位公民都责无旁贷。这是每位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
去世前一天晚上,她又工作到了凌晨4点。21日上午一起床时,她就觉得不太舒服,但还是坚持着在和心理咨询求助者短信联系。何钧手机短信上显示着:
12:14 我气喘
12:21 您的事我已经办好了。
……
没多久,何钧就突然脸色苍白,更加胸闷气喘。随即送往浙二医院,一直抢救到当天的下午5点,却再也没有醒来,年仅65岁。经医生诊断是肺栓塞引起大面积心梗猝死。
人间少了一位好人,天国多了一个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