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大哥”啥来头? 居民大事小事都爱找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7-02 14:19:27

陈顺森(中间)正在和红色义工社的志愿者们一起清理垃圾

杭州网讯 “陈主任在不在?楼下的广场舞喇叭太响了,好不好叫他们关掉的啦?”

“陈主任,隔壁种花的又搭了一个台,你过来看看。”

……

每天,家长里短的事情都在发生,社区也不例外。出了问题和矛盾,总要有一位大家长站出来说两句公道话,解决问题、安民心。在下城区石桥街道景春社区,年逾七十的本土居委会主任陈顺森就是一位忙于社区家长里短、调和居民间矛盾的大家长,社区居民都喜欢喊他为“老大哥”。

去年5月,杭州市各个社区居委会集中换届。5月13日,社区居民陈顺森经居民投票后高票当选为景春社区新一届本土居委会主任。原本退休后的他大可以在家优哉游哉、安享晚年,但他却说:“退休不代表退出,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

热心公益 自发成立红色义工社

陈顺森热衷公益,这是社区居民都知道的事儿。每周一上班早高峰的时候,在石桥路兴业街路口,总能看到一群举着文明劝导手牌的大爷大妈们在四岔路口规范交通秩序,他们都是景春社区陈顺森红色义工社里的志愿者。

七年前,陈顺森从上城区小营街道搬来景春社区,入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发组织成立平安巡逻队,也就是后来红色义工社的前身。

“我刚来的时候,我们社区里快餐盒到处都是,墙上广告纸牛皮藓更是贴了铲、铲了又贴,走在路上,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还会踩到黑心钉嘞。”陈顺森说,景春社区的住宅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社区周边集聚了不少低小散的汽车维修店及服装加工厂,卫生环境一度很糟糕。

为了让自己和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园更美丽,2017年,陈顺森组织社区的党员同志和热心志愿服务的居民成立了红色义工社,义工社以他自己的名字为名,寄托着这位散发余热的老人想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激发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的希望。

志愿服务队刚成立期间,陈顺森和社里成员做的最多的就是捡垃圾、铲除牛皮藓等。经过六年的发展,现在,陈顺森红色义工社已经由最初的几名义工发展成为有100余名成员的稳定队伍。目前,义工社的主要活动就是定期开展文明劝导、巡河护河、编织品义卖、缝纫班、平安巡逻等。

景春社区红色义工社

爱管闲事 端平两碗水的和事佬

居委会工作,可不是一件清闲的差事。每天一上班,居委会要面对的工作就是发生在社区里的各类琐事。作为居委会主任,陈顺森和另外两位本土居委会委员马金星、翟银娣分工合作,他们既要处理邻里纠纷,也要帮忙调和家庭矛盾。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解决家庭邻里间的矛盾并非说几句公道话那么简单,调解人还要足够了解每一位居民的脾性。“因为我平时就比较爱管闲事,哪里出问题了,我就想弄清楚谁对谁错。”

因为“爱管闲事”,陈顺森给自己创造了很多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慢慢摸到了不同人的脾气性格。

有一次,社区一户居民与楼下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闹了起来,原因是该居民家的孩子面临考试,而楼下广场舞却声音不断。一面是学生中考,一面是全民运动,哪端的水都不好打翻。陈顺森和同事们只好楼上楼下来回跑,一方面与居民家长沟通交流,让其相互理解,另一方面,让跳广场舞的居民降低音量并且将跳舞的位置往居民楼外移动一点,在他们多次协调沟通下,双方矛盾最终得以缓解。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居民一有事情就找到我们是好事呀,这说明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做起来也有劲道。”

景春社区编织队队员们的手工作品

“尽可能让每一位老人体现自我价值”

景春社区是一个“组合型”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都是原先从上城区望江街道、小营街道等老城区块内搬迁而来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和城中村不同的是,这些老年居民并没有血缘感情和习俗文化纽带,如何让他们融合起来,使其内心拥有一份社区归属感?这是陈顺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还是要搭建平台,让居民能够迈出房门,多一些待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手工编织、合唱、舞蹈等社区文化创建活动就是景春社区搭建的平台。上周,“传递和谐邻里情 建设和谐新家园”夏季纳凉文艺晚会在景春社区如期上演,在社区领导班子的鼓舞下,平日里爱好唱歌跳舞的居民纷纷上台展示了自己。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尽可能地让我们社区的每一位老人都能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古稀之年的陈顺森十分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精神生活,在他看来,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不依赖子女,不倚老卖老。

走进景春社区,老年人围坐在一起相互教学、编织手工包、看书读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画面。最近,为了给更多的老年居民提供活动场地,社区特别腾出了一块空间作为老年活动室,供居民们聊天活动,里面空调、书架、电视机、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曹青青 通讯员 印慧 张砚春  编辑:李建刚

这位“老大哥”啥来头? 居民大事小事都爱找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7-02 14:19:27

陈顺森(中间)正在和红色义工社的志愿者们一起清理垃圾

杭州网讯 “陈主任在不在?楼下的广场舞喇叭太响了,好不好叫他们关掉的啦?”

“陈主任,隔壁种花的又搭了一个台,你过来看看。”

……

每天,家长里短的事情都在发生,社区也不例外。出了问题和矛盾,总要有一位大家长站出来说两句公道话,解决问题、安民心。在下城区石桥街道景春社区,年逾七十的本土居委会主任陈顺森就是一位忙于社区家长里短、调和居民间矛盾的大家长,社区居民都喜欢喊他为“老大哥”。

去年5月,杭州市各个社区居委会集中换届。5月13日,社区居民陈顺森经居民投票后高票当选为景春社区新一届本土居委会主任。原本退休后的他大可以在家优哉游哉、安享晚年,但他却说:“退休不代表退出,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

热心公益 自发成立红色义工社

陈顺森热衷公益,这是社区居民都知道的事儿。每周一上班早高峰的时候,在石桥路兴业街路口,总能看到一群举着文明劝导手牌的大爷大妈们在四岔路口规范交通秩序,他们都是景春社区陈顺森红色义工社里的志愿者。

七年前,陈顺森从上城区小营街道搬来景春社区,入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发组织成立平安巡逻队,也就是后来红色义工社的前身。

“我刚来的时候,我们社区里快餐盒到处都是,墙上广告纸牛皮藓更是贴了铲、铲了又贴,走在路上,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还会踩到黑心钉嘞。”陈顺森说,景春社区的住宅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社区周边集聚了不少低小散的汽车维修店及服装加工厂,卫生环境一度很糟糕。

为了让自己和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园更美丽,2017年,陈顺森组织社区的党员同志和热心志愿服务的居民成立了红色义工社,义工社以他自己的名字为名,寄托着这位散发余热的老人想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激发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的希望。

志愿服务队刚成立期间,陈顺森和社里成员做的最多的就是捡垃圾、铲除牛皮藓等。经过六年的发展,现在,陈顺森红色义工社已经由最初的几名义工发展成为有100余名成员的稳定队伍。目前,义工社的主要活动就是定期开展文明劝导、巡河护河、编织品义卖、缝纫班、平安巡逻等。

景春社区红色义工社

爱管闲事 端平两碗水的和事佬

居委会工作,可不是一件清闲的差事。每天一上班,居委会要面对的工作就是发生在社区里的各类琐事。作为居委会主任,陈顺森和另外两位本土居委会委员马金星、翟银娣分工合作,他们既要处理邻里纠纷,也要帮忙调和家庭矛盾。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解决家庭邻里间的矛盾并非说几句公道话那么简单,调解人还要足够了解每一位居民的脾性。“因为我平时就比较爱管闲事,哪里出问题了,我就想弄清楚谁对谁错。”

因为“爱管闲事”,陈顺森给自己创造了很多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慢慢摸到了不同人的脾气性格。

有一次,社区一户居民与楼下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闹了起来,原因是该居民家的孩子面临考试,而楼下广场舞却声音不断。一面是学生中考,一面是全民运动,哪端的水都不好打翻。陈顺森和同事们只好楼上楼下来回跑,一方面与居民家长沟通交流,让其相互理解,另一方面,让跳广场舞的居民降低音量并且将跳舞的位置往居民楼外移动一点,在他们多次协调沟通下,双方矛盾最终得以缓解。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居民一有事情就找到我们是好事呀,这说明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做起来也有劲道。”

景春社区编织队队员们的手工作品

“尽可能让每一位老人体现自我价值”

景春社区是一个“组合型”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都是原先从上城区望江街道、小营街道等老城区块内搬迁而来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和城中村不同的是,这些老年居民并没有血缘感情和习俗文化纽带,如何让他们融合起来,使其内心拥有一份社区归属感?这是陈顺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还是要搭建平台,让居民能够迈出房门,多一些待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手工编织、合唱、舞蹈等社区文化创建活动就是景春社区搭建的平台。上周,“传递和谐邻里情 建设和谐新家园”夏季纳凉文艺晚会在景春社区如期上演,在社区领导班子的鼓舞下,平日里爱好唱歌跳舞的居民纷纷上台展示了自己。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尽可能地让我们社区的每一位老人都能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古稀之年的陈顺森十分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精神生活,在他看来,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不依赖子女,不倚老卖老。

走进景春社区,老年人围坐在一起相互教学、编织手工包、看书读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画面。最近,为了给更多的老年居民提供活动场地,社区特别腾出了一块空间作为老年活动室,供居民们聊天活动,里面空调、书架、电视机、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曹青青 通讯员 印慧 张砚春  编辑:李建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