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为群众服务要把群众当家人,他们的所急、所想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工作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转塘街道打破干部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机制,实现周六必须上班,周日不一定休息的“保姆式”工作机制,开展干部“当一天社工”和 “微心愿”认领主题活动,使街道、村社干部都能带着责任去走访、带着感情解难事、 带着义务办实事,做到为民办事不嫌“小题大做”。
4月19日对于龙门坎两委班子来说着实是个高兴的日子,公交395路车不仅延长了末班车时间,还将上车地点改在更为方便的中心区域。龙门坎村书记陈学忠将手中群众意见中公交车问题一项上打了一个勾,并认真备注:于4月19日解决,及时关注后续情况。
“395路公交车开通,对龙门坎村村民而言是一件大好事,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进出,但是由于上车地点及班车时间与本村实际情况有些不符,一些村民有些意见。”龙门坎村书记陈学忠告诉记者,他是在周六走访中了解到村民想法的。
“原先上车点在杨家外里,杨家外里已经位于龙门坎村村口,大多数的人都要步行很长一段路来坐车,特别是家住潘家里的人大约要步行1.4公里左右,需要15-20分钟。这对赶着上学的孩子来说实在不便。加上末班车从庙山回龙门坎村的时间为18:00,很多人都赶不上这趟车。”因为上车点和末班车时间不科学使得公交车的作用大打折扣,陈书记不仅记在民情日记里,更记在了心里,他出面多次向公交公司沟通协商,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从4月19日开始,龙门坎发出的首班车起点站改设在位于龙门坎村中心地带,即村委附近,从庙山公交站发出的末班车时间延长一小时,即到19点。这样的调整结果让大多数村民感到满意。
民情日记不光是记录作用,更是问题分析研判的重要资料,通过汇总整理,激发工作灵感,使原本的“困难”迎刃而解。“我们老年人文化活动比较少,社区能不能把活动办得更加适合老人年。”这是尚德社区主任郑娟萍认领的“微心愿”,带着这个心愿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有当志愿者的强烈愿望,于是将浙工大之江学院的志愿者们纳入到“身边女儿家”服务中来,发挥其优势,参与道德讲堂讲故事环节中,深受老人们喜爱。不仅如此, “女儿家”志愿者们还开展了“环保从此做起,倡导绿色生活”的环保主题活动,社区13幢楼26个单元的楼梯扶手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并上门到老人家中帮助回收废品,向社区居民传递绿色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争做环保达人。
“当一天社工”和 “微心愿”认领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在转塘街道已建立区管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44个,机关干部建立联系户13654户,目前已走访9542户,共征集到群众意见265条。至4月底,每位机关干部将完成走访不少于100户的责任目标。此外,还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三户活动”,即区管干部挂钩联户、机关科室结对联户、党员干部蹲点联户。
接下来,街道将建立“班子会议进村社”机制、撤村建居社区规范提升机制和村社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淘汰机制,调整村社绩效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和强化村社规范化管理。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集镇改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项目上分别提出明确目标和设立行动小组,集中开展攻坚推进行动。
|